元宇宙网:虚拟世界?复旦这门课让学生触摸元宇宙

企业元宇宙2年前 (2023)更新 admin
109,328 0
元宇宙网:虚拟世界?复旦这门课让学生触摸元宇宙

图说:复旦大学虚拟世界科技与人文”课来源/采访对象供图(下同)

“同学们,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室了”,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戴开宇指着屏幕上的虚拟世界说道。他口中的“教室”,是著名的沙盒型游戏“我的世界”。这是不久前,复旦大学虚拟世界:科技与人文”课上的一幕。

当学习场景移植到“我的世界”,虚拟世界成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开放学习场所,沙盒游戏变成了学习工具,PPT上的知识点变成了沉浸式的体验,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。

在戴开宇的引导下,同学们还自己搭建了“我的世界”服务器,并尝试共同搭建出一个简易版的虚拟计算机。

采用教育数字化技术,实现跨越时空的泛在学习,是这门课探索的方向。于是,文社理工医,一起玩转虚拟世界。听课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,中文医学生物、计算机……在课程中,戴开宇会打很多比方。

计算机构建数字世界的编码思维是什么?戴开宇用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来类比。作为“一”的比特位可以取“0”和“1”从而生出“二”,“0”和“1”的相互运算从而生出“三”,进而生出“数字虚拟世界”中的万物。他引导同学们领会计算思维的原理和魅力,也借此鼓励学生学习和汲取国学中的智慧,那些对人性和世界的终极思考才是永恒的“前沿”问题。

除了线下的知识传授,戴老师还会录制七八个视频,准备十几个文档:从计算机游戏到虚拟旅游,让同学们线上学习,寻找兴趣点。

有了充分的精力和十足兴趣,无论是在课上的讨论环节中,还是在课后的线上讨论版上,同学们都讨论得热火朝天。“全人类大脑联网有可能么?”“虚拟世界里也可以构建计算机,那无限循环下计算力会膨胀吗?”

图说:虚拟世界的界面截图

2018年,戴开宇开始了这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。他认为,这是一个可以从互联网上轻易获取知识的时代,教学应该重在“转知成智”。不仅局限于校内,他还与兄弟院校教师商量,让各自课程的同学们进入“我的世界”中跨越时空地共同学习,开启开放互通的“元宇宙+学习”。

一个美女,随风而舞——戴开宇在课上介绍虚拟现实的构想性时会放这样一张图。舞者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?有的同学说顺时针,有的说逆时针,还有同学会说,一会儿顺时针,一会儿逆时针。

图片从未改变,但人们却形成了不同的认知。从一张图片说开去,眼前的屏幕,身旁的建筑,整个世界都是如此。“所以,我们如何区分虚拟与现实?如何认识世界?如何认识自己?”这是戴开宇第一节课就提出的问题。

伴随元宇宙的到来,人类正从原子世界迁徙到虚拟世界中,这是一个“人机共生,虚实融合”的时代。但在戴开宇看来,介绍这些前沿科技的同时,更应该加关注其中的人文精神。

关于“何为真实”,在课程的最后一节课,戴开宇会引用《无问西东》中梅贻琦校长的话给出自己的答案:“你想什么,听什么,做什么,和谁在一起,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,不懊恼也不羞耻的喜悦与平和,这就是真实。”真实就在一呼一吸的当下正念之中,在你坚持自己的初心恰如其分的生活里,这就是戴开宇希望这门课带给同学们的最重要启迪。

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邓晨菲

 

 

来源:百家号-新民晚报
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61406564483756506&wfr=spider&for=pc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